今天是:

学院文化

学院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taptap点点App下载 >> 学院文化 >> 正文

校训、校风、学风、教风

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9-02     浏览次数:

(一)校训

明德,笃学,精技,创新。

【释义】

1.明德

明德,《大学》 曰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 ”。《尚书 ·君 陈》云:“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 ”。又古诗《李少卿与苏武》云: “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为期 ”(见萧统《文选》)。

明德 ”二字,即彰明伦理,完善品德。具有理解、普及和 恪守道德之义,也包含与人为善、和谐相处意义。师有师德,学 有学德,德育为先,修身为本。体现学院做事先做人的理念,勉 励全院师生员工要加强道德修养。

2.笃学

笃,厚实、深厚、忠实。《诗 ·唐风》云:“彼其之子,硕 大且厚 ”。又《三国志 ·吴国志》云:“友爱且笃 ”。学,学习。 《荀子 · 劝学》云:“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 ”。 学,也指学问、学校等。

笃学,就是要求全院师生员工把学习当作一种生存发展的本 领,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。从学习、研究、实践中求得知识技能, 不断学习提高。

3.精技

精,精通,精湛,深刻地理解并精湛地掌握某种知识、技术 等。(《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》)。技,技术、技艺。精技:精 通技术,即深刻地理解并熟练地掌握某种技术,同时具备精益求 精、追求卓越的品质,技术、技艺精湛。《诗》云:“如切如磋, 如琢如磨。”朱熹注:“言治骨角者,既切之而复磋之;治玉石 者,既琢之而复磨之,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。”这是学院对 全体师生的共同要求。

4.创新

创,创造。《国语 ·周语》 中云: 以创制天下 ”。韦昭注 曰:“创,造也 ”。新,初次出现,与“ ”相对,引 申为新鲜、 才、刚,又有改旧、更新之意。郑玄在为《诗 ·鲁颂》“新庙奕 ”作笺时说: “修旧曰新 ”。

创新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,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形 式,尊重教师的个性,彰显他们的特长;尊重学生的差异,发挥 他们的主体作用,培养广大师生具有不断追求知识、实事求是、 独立思考、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 容。学院希望广大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做到教育理念创新、教 学模式创新、技术模式创新、治理模式创新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。

(二)校风

崇德尚能,至善至美。

【释义】

1. 崇德 ”:就是崇尚和弘扬完美的道德品性。语出《论 ·颜渊第十二》:“主忠信,徙义,崇德也。 ”它体现了学院 “坚持立德树人,培养大国工匠 ”德育为首的办学原则,倡导广 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修养,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,以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,追求更高的思 想道德目标。

2. 尚能 ”:语见《墨子》:“ 尚贤 ”和《孟子》:“ 贤任能 ”。“ 尚能 ”意谓崇尚能力、技能。德为立身之基,能为 立身之本。学院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特色,倡导教师提高教 学、科研、实践、教学能力,着力向双师型教师发展;引导学生 提高学习、动手、就业、创业等能力,成为社会强能善技的高素 质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
3.至善至美:《礼记 · 中庸》云: “唯天下至诚,为能经 纶天下之大经,立天下之大本,知天地之化育。”至诚至真、至 善至美是人生的高尚境界,是学院对莘莘学子的期望,更是“坚 持立德树人,培养大国工匠 ”的终极目标。如果我们的精神修养 功夫能达到至诚的地步,就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,所谓:精诚所 至、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。

(三)学风

乐学好思,知行合一。

【释义】

1.乐学好思:乐学,语见《梦溪笔谈》:“唐人乐学精深 ”。 本意指与音乐有关的学问,后带有学科的意味,是乐在其中的一 种学习境界。学习的境界分为:知道、喜欢、乐在其中。乐学, 才会投入,才会钻研,技艺才会日臻完美;好思,好,就是喜欢; 思,就是想,思考。好思,才会发现问题,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 这是成为大国工匠必备的素质。

2.知行合一:知是指知识、 良知,行是指人的实践。不知 者,不能行;不行者,是不知。知,是行的先导;行,是知的源 泉。不仅要认识“知 ”,尤其应当实践“行 ”,只有把“知 ”和 “行 ”统一起来,才能称得上“善 ”。同样,社会主义建设的接 班人更应该做到知行合一。

(四)教风

慎行明辨,教学相长。

【释义】

1.慎行:教师为人师表,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或 潜在的影响,因此,在行为上应有所约束,谨慎检点。《孝 ·感 应》云:“宗庙致敬,不忘亲也。修身慎行,恐辱先也。

2.明辨: 《礼记·中庸》 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 之,明辨之,笃行之 ”。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依循以下五个步 骤去做:要努力学好各种学问,要多观察多叩问,要凡事深思熟 虑,要深切地分析事理、辨别其是非真伪,最后还要切实实践已认识的道理。

3.教学相长:教与学相辅相成。《礼记 ·学记》:“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”一方面教师的教导使学生得到发展;另一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,又促使教师继续学习,不断进步。 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。

 

上一篇:校徽

下一篇:学院核心理念

常用服务
版权所有©taptap电脑版  湘ICP备09025336号
地址:益阳市迎风桥镇

招生咨询热线:0737-4624888 4625888 

湘公网安备43090202000101号

技术支持:信息中心
网站访问量:
Baidu
taptap点点链接